我国速冻食品的发展概况

本文作者:三雪食品 发布时间:2011-06-20

我国速冻食品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速冻食品始于70年代初期。1973年北京、上海、青岛同时从日本引进螺旋式速冻装置,后来北京又研制了液态氮速冻隧道,似乎已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但前lo—15年的进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消费者的经济条件还不允许去购买那些比家庭自制食品昂贵得多的食品和从生产厂家到消费者家庭的冷藏链还未形成。
1988年后,随着改萆开放的深化和消费者经济条件的改善,速冻食品才开始了一个真正的萌芽时期。在北京、上海等地,随着粮食价格的放开,首先在粮食系统开始生产速冻饺子、速冻包子等点心类制品。随后,其他种类的速冻食品也很快地发展起来。到1989年底,上海只有9家企业生产速冻食品,年生产能力为4000t,但实际只生产了1000t,而其中的2/3又出口,市销仅380t。到1991年,上海速冻食品厂发展到17家,年产量达5000t,其中出口1500t,市销3500t,人均消费量从1985年的0.05kg/a增加到0.5kg/a,二年增加到10倍。1992年上海速冻食品厂增加到37家,年生产速冻蔬菜8000t,点心和调理食品6000t一7000t(其中出口2000t),水产2000t,畜禽肉小包装约22000—25000t(冻结晶),总产量达40000t。1994年上海速冻食品厂已发展到80家,1995年,仅速冻调理食品(包括点心)的年产量就达到20000—30000t。
南京发展势头较小,这可能与市民生活水平、饮食结构有关。1994年前南京只有2家速冻食品厂,现在已发展到17家。
1992年初北京约有20多家速冻食品厂,现今已超过100家,且上市量超过90t。但速冻食品的花色少,品种比较集中,缺乏自己的特色。
总之,我国的速冻食品虽然起步较晚,前期发展缓慢,但1985年以后发展较快,速冻食品的品种在不断扩大,加工深度也逐步深化,产量逐年提高。在大城市中,已渡过了认识和了解阶段,约有1/3的消费者已将速冻食品放入他们的菜篮子中。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无论是产量还是品种,尤其是速冻食品的人均消费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发展速冻食品大有可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日益现代化,方便、快捷、营养和卫生的速冻食品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返回列表